返回

关灯
护眼
刑法学第8章(1 / 8)

三自然犯与法定犯

《社会危害性理论》,目的刑论占主导地位,32由于犯罪构成是主。社会法学派认为,基本上也๣

第二章刑法的基本原,法的效

宣告无罪。2๐3这是为了使刑罚的处罚范围降低到最低限度,从而扩大国民的自由á。

一刑é法解释的概ฐ念

有本质差异。在刑罚论方面,载《法学研究》200&#x,报应刑没有受到重视,法的效力是一个‘事实的观念’fa9,通说对犯罪构成四要件的表述是犯罪客体、犯罪客观方面、犯罪主体与犯

罪主观方แ面。

“要,主体与主体要件不是等同的概念其实客体与客体要件也

不是等同的概ฐ念。客观要件与客观方面、&#x,后者是实施犯罪行为的人必须具备的

条件。另一方面,前者是实施犯罪行为的人。但本书认为,“方面”是对犯罪所有事实的分析而得

出的子项,“方面”包含的因素不一定是“要件”的内容。引进法益及其法

德的,故应认为犯罪构成的共同要件是客观要件、主体要件与主观要件。

第二,本书虽然不认为犯罪客体是构成要件,但并不意味着否定犯罪客体的概念

本身,只是意味着将犯罪客体理解为法益,甚至可以说犯罪客体等同于法益。因此,

不仅犯罪客体的概念可以使用,而且单一客体、复杂客体、同类客体等概念仍然可以

使用。例如,我们仍然可以说抢劫罪侵犯的是复杂客体,故意杀人罪侵犯的是单一客

体。本书也是在相同意义上使用法益、犯罪客体、保护客体等概念的。基于同样的理

由,本书也在与同类客体相同的意义上使用同类法益的概念。

三犯罪构成共同要件的排列

传统的犯罪构成理论,是按照犯罪客体、犯罪客观要件、犯罪主体、犯罪主观要

件的逻辑顺序排列ต犯罪构成共同要件的。但有两种不同主张。第一种主张是:“犯罪

构成共同要件应当按照如下顺序排列:犯罪主体、犯罪主观方面、犯罪客观方แ面、犯

罪客体。因为犯罪构成要件在实际犯罪中生作用而决定犯罪成立的逻辑顺序是这样

的:符合犯罪主ว体条件的人,在其犯罪心理态度的支配下,实施一定的犯罪行为,危

害一定的客体即社ุ会主义的某种社会关系。”并且认为,“犯罪构成其他三个方面要件

都是以犯罪主体要件为基础的,……犯罪主体要件是犯罪构成诸要件中的第一要件,

它是犯罪构成其他要件乃至犯罪构成整体存在的前提条件,也是主ว、客观相统一的定

33赵秉志、吴振兴主编:《刑法学通论》,高等教育出版社199๗3年版,第84页、第91页;另参见陈明华主编:《刑é法

学》,中国政法大学出版社ุ1999年版,第10่8页。

34何秉松主编:《刑é法教科书》上卷,中国法制出版社ุ2000年版,第20่8页。

35何秉松主编:《刑é法教科书》上卷,中国法制出版社ุ2000年版,第21้5页。

36胡正遏:《对犯罪概念与犯罪构成的探索ิ》,载《法学研究》1้986年第2期。

本书认为,犯罪

构成共同要件的排列不只是一个形式与逻辑顺序问题,而是一个关系到เ人权保障、刑

法学研究方向与犯罪构成理论深化的问题,传统的排列顺序具有妥当性;如果采取“三

要件说”也应当按客观要件、主体要件与主观要件的顺序排列ต;新的排列ต顺序指前

述主体、主观要件、客观要件、客体值得商榷。

罪原则的基础。”33第二种主张是:按犯罪主ว体、犯罪客体、犯罪主ว观方面、犯罪客

观方面排列。理由在于:“在现实生活中,任何犯罪都是主ว体对法律所保护的客体的

侵害,而主体只有通过一定的中介才能ม作用于客体。这样就形成了一切犯罪构成的基

本结构,即犯罪主ว体——中介——犯罪客体。在这里,犯罪主体和犯罪客体是犯罪构

成这个有机整体的两极,连接这两极的中介是犯罪主体进行的犯罪活动。由于犯罪活

动都是人的有意识的活动,都是人的内部主观意识与其客观的外部犯罪活动过程的统

一。它又可以分为犯罪活动的主观方แ面简称犯罪主观方面和犯罪活动的客观方面

简称为犯罪客观方面。”34持这种观点的人还认为:“犯罪构成,作为犯罪主体对

客体的侵害性的对象性的犯罪活动过程,自始至终都打着犯罪主体的烙印,都是主体

的人身危险性的表现和实现。它意味着主体的个ฐ性特点特别ี是其人身危险性决定着、

制约着整个犯罪活动过程的结构和特性。”35此外,有些主ว张“三要件说”的人也๣认

为,“如果把犯罪的形成当着一个过程来论述它的构成要件,那么,其构成的逻辑顺ิ

序应是,先,要有达到法定刑é事责任年龄、具有刑事责任能力的人作为行为ฦ主体;

其次,这个ฐ行为人在主观上要有危害社会的思想意识;第三,在客观上,这个人要有

危害社会的现实表现;最后,上述三要件要能有机地结合起来。”36๔

先,坚持从客观到เ主观认定犯罪,是人类经过多少世代才形成的进步成果和科

学经验。自从“犯罪是行为ฦ”这一命题๤产生后,刑é法理论便极力主张由客观到主观认

定犯罪,国外通行的构成要件符合性——违法性——有责性的体系,也是为ฦ了由客观

到主观认定犯罪。因为在法益受到侵犯以后,才进一步确认是什么เ行为造成,再追查

是什么人实施以及该行为人当时的主观心理状态,是保障人权免受侵害的最好途径,

同时也有利于保护法益。即使主张法益或犯罪客体不是构成要件,也应当在法益受到

侵犯之后,再确认是什么行为导致法益受侵犯。反之,如果从主观到客观认定犯罪,

即先考虑行为人,再分析行为ฦ人的心理状态,进而追查行为人实施了何种行为,侵犯

了何种法益,难以避免“先抓人,后填补事实”的现象。然而,由á于绝大多数人都符

合犯罪主体条件,司法机关遇到任何人都可以进行盘问乃ี至采取强制ๆ措施,再追查所

谓犯罪事实,于是多数人面临着自由á受到侵害的危险。

其次,客体、客观要件、主体、主ว观要件的传统顺序是按照司法机关认定犯罪的

37刑é法第22条第1款规定:“为了犯罪,准备工ื具、制造条件的,是犯罪预备。”这并不意味着认定犯罪预备时先

必须考察主观要件。犯罪预备也๣必须符合犯罪构成,认定犯罪预备时依然要先考察是否具有威胁法益的犯罪预苻行为,

再考察主体与主观要件。

顺序、途径排列ต的,即先是法益受到侵犯;然后查是什么行为ฦ侵犯了法益,造成了

何种具体结果;再查什么人实施ๅ了行为;最后查行为人在什么心理支配下实施ๅ了行为。

主体、主ว观要件、客观要件、客体的顺序则ท是按犯罪生的过程排列ต的。但是,刑法

学不是犯罪学与犯罪心理学,不应具体研究犯罪生的过程;刑法学要为ฦ司法机关认

定犯罪理论指导,而司法机关不可能按犯罪生的过程认定犯罪。因此,由主ว观

到客观的排列顺ิ序有可能使刑法学偏离研究方向。37

再次,即使是按照犯罪行为产生的顺ิ序来安排犯罪构成体系,上述观点的合理性

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